作者:吴晓菁 陈琦中
日期:2011-11-02
本报讯(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陈琦中)我市又有三条全天候步行道的概念规划方案出炉了。这三条步行道分别是:仙岳路-SM商业广场-观音寺全天候人行步道;沿松柏湖、天地湖全天候人行步道;台湾街全天候人行步道,这三条步行道各有特色。从今天开始,市规划部门就步行道的规划设计向市民征集意见和建议。
新步行道总长10.86公里
从上周六开始,规划部门推出从仙岳山公园至火车站的首条全天候步道概念规划设计方案后,截至今天,共有五条全天候步道与市民见面。除了仙岳山公园至火车站的步道外,还有禾祥西路全天候步行道,以及今天公示的三条步行道,总长度达10.86公里。
对于这五条步行道,目前景观设计单位已经完成了概念性规划设计。规划部门表示,如果市民对这五条全天候步行道的规划设计有什么想法,可以上市规划局网站浏览并留言,方案不日将在市规划局网站上公示。读者也可以拨打本报968820读者热线,表达你的想法,本报将把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转交给规划部门。
台湾街
架高到二层的商业步行道
这是第一种方案,在台湾街的道路中央架设一条现代风格的封闭式空中廊道。
全长860米的台湾街给人们的印象是人车商住混杂,沿线商户大多是建材企业,专业性较强。虽然两侧建筑大多以骑楼为主,但仍缺少连贯的人行步道。因此沿线居民很难享受到像禾祥西路那样的生活性道路的氛围。
如何在这条街上规划设计一条全天候人行步道?这条人行步道又将如何与台湾街的商业实现完美融合?设计单位下了不少功夫。
在设计单位提交的方案中,其中一种思路是人行步道将贯穿整条台湾街,在台湾街的道路中央架设一条现代风格的封闭式空中廊道,利用连接通道接入二层商业,“这种模式有点像在厦禾路的BRT”。
另外一种方案就是架高步行空间,利用街道两旁商业骑楼,将人行步道设置在骑楼中二层处形成空中廊道形式,把人流从一层引到二层,行人可以避开一层嘈杂的环境,在二层轻松步行,楼与楼之间采取空中廊道连接。
人流引入到二层空间后,行人能随时进入商业楼。还可以盘活二层商业布局,带动台湾街生活性商业设施的完善。
规划部门表示,第二种方案的设计理念主要是分层理念,让步行廊道与地面杂乱的建材闹市分离,并试图拉动二楼的商业旺气,甚至有可能在二层店铺里培育休闲商业的氛围。
可以预计的是,连贯的人行步道联通整个台湾街使其商业氛围更加浓厚,并为周边居民、行人和游客提供舒适的步行环境,成为一条厦门岛内的独特景观。
仙岳路-SM城市广场-观音寺
爬山逛街购物的功能性步行道
这条人行步道兼顾多项功能。
这条人行步道起始于台湾街北端出口,沿仙岳路使用SM城市广场规划的空中走廊穿过嘉禾路,沿嘉禾路西侧到达观音寺入口处,全长1.3公里。
由于该路段车流与人流量都较大,行人在其中步行是比较困难的,为了减少路边交通的影响,人行步道将作为一个独立步行系统与周边交通隔离开,沿着绿化带布置,营造舒适的步行环境,并形成一道独特的绿色走廊景观。
概念规划方案的设想是,该段全天候人行步道顶部使用钢构材料,与人行道旁的绿化带合为一体,并通过廊道联通到公交车站点。
“步行道不仅仅提供单一的走路功能,它也是仙岳山与SM城市广场的重要联系。”规划部门表示,步行廊道一般都是与枢纽车站、大型商场等重要节点相连,在规划仙岳路-SM城市广场-观音寺这段步行道时,同样考虑让它的功能性更多更丰富。比如,这条步道与SM商业空中走廊连接成完整的步行系统,市民爬完仙岳山以后,也可以顺便逛逛SM城市广场,同时它还靠近车站,市民乘车很方便。
沿松柏湖、天地湖
避开喧嚣闹市的水景步行道
▲利用松柏公园和江头公园,形成完整的水景全天候步行道。
再过不久,松柏湖沿岸或将出现一条亲水步道,人们可以边赏湖景边休闲。
这段步行道起始于莲岳路口,沿松柏湖和天地湖南岸,途经松柏公园和江头公园,向北到达开明电影院,全长2公里。
这条线路周边的居住小区较多,大多商住混杂,缺乏完整的步行系统。设计思路是利用松柏公园和江头公园,营造舒适的步行环境,同时增强松柏湖、天地湖的联系与连续性,形成完整的水景全天候步行道。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方案,这段人行步道为钢木结构,沿湖岸延伸与周边绿化水景相结合,在开阔处设置小型休闲平台,成为具有休闲观景的全天候景观人行步道。休息平台也能为周边小区的居民提供新的休闲去处。